“鹰派”锋芒,淮西平叛中的坚守与委屈
上一节我们讲到韩愈因为耿直孤勇遭到了权臣的嫉恨,被贬出京,几经坎坷后才得以回京,开始接近权力中枢。此时此刻,他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,抑制藩镇势力,强化中央权威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一时期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件——淮西平叛。
上一节我们讲到韩愈因为耿直孤勇遭到了权臣的嫉恨,被贬出京,几经坎坷后才得以回京,开始接近权力中枢。此时此刻,他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,抑制藩镇势力,强化中央权威。那么,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一时期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件——淮西平叛。
谈到韩愈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因为我们从小到大,都是读着他的诗文长大的,中学课本里收录了他的《师说》《马说》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等等,而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(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》其一)也
龙凤十年(1364年),朱元璋在取得鄱阳湖之战的大胜后再接再厉,兵锋直捣陈汉国都武昌。要想拿下武昌,位于城东南一角的高冠山(今蛇山)首当其冲,必有一场恶战。
在公元1366年,朱元璋势力逐渐壮大,杨宪被派去治理扬州。彼时的扬州,历经战乱,百废待兴,宛如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。杨宪到任后,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才能,他积极整顿吏治,打击地方豪强,鼓励农桑,使得扬州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复苏的迹象。
元和九年(814年)深秋,长安城外的终南山已染霜色,城中的国子监却仍是一派喧腾。贡院东侧的红墙下,围满了等待解试放榜的举子,人群中,二十出头的武翊黄身着青布襕衫,手中紧攥着一方素色绢帕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他身旁的举子们或交头接耳,或神色焦灼,唯有他站姿挺拔,目
淮西叛乱久攻不下,唐邓节度使李愬凭夜袭蔡州的周密部署,一举擒获叛军首领吴元济,平定叛乱。
七十七岁的开国第一功臣颤巍巍踏上凳子,将绳圈套上脖颈,目光扫过满堂子孙,最后停留在那块被摔在地上的金色铁券——上面刻着“免二死”的御笔朱批。
提到唐代,你会想到什么?是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,还是安史之乱的惊天变局?在唐史研究中,“藩镇” 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命题——它如何从边防利器演变为割据势力?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背后,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?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彦弘的力作《藩镇与唐代政治》,正是一
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“政治正确”的人物,恪守正统,尊王攘夷,排斥佛老,嫉恶如仇。同时,他也具备世故的一面,功利的一面。